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 > 正文

数据显示:中国75个典型城市近50年来面积扩展7.46倍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3月4日发布1972-2020年中国典型城市扩展遥感监测数据库显示,中国城市扩展速度总体呈增加态势,包括4个直辖市、28个省会(首府)城市、2个特别行政区以及41个其他城市(含5个计划单列市)的75个典型城市,其建成区面积合计达到30521.13方千米,较监测初期3606.25方千米扩大7.46倍,扩展总面积达26914.88方千米。

这份50年来中国典型城市扩展遥感监测数据库由中科院空天院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增祥研究员带领的国土资源团队研究完成并发布,具有长时序、高频次的特点,可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及粮食安全相关政策制定、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及国土空间纲要编制提供科学数据基础。

张增祥研究员介绍说,城市扩展是城市化过程以及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聚焦了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是中外资源环境与城市发展研究的热点领域。中科院空天院国土资源团队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依托,面向国家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需求,在全国范围资源环境遥感应用领域,以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土壤侵蚀等为主要内容,开展系列调查、监测、分析和评估研究。

最新发布的遥感监测数据库显示,50年来,中国城市扩展速度总体呈增加态势,先后经历1972-1987年的低速、稳扩展期,1987-2000年的快速扩展期及2000年后的加速、波动扩展期。在“十三五”末期,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地域的城市扩展均明显减弱,体现出新型城镇化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严格规范新城新区建设等国家规划的实际效果。

中国城市扩展特点包括:城市行政级别越高,城市扩展速度越快、增速期出现越早;城市人口规模越大,城市扩展速度越快、增速期出现越早;城市扩展过程响应国家战略实施,经济特区建设、沿海开放城市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等促进了不同区域城市扩展的加速;城市扩展与局部土地利用变化相伴而生,对耕地影响最大;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增加是主要趋势,其他城市增幅明显超过省会(首府)和直辖市。

针对备受关注的占用耕地话题,中科院空天院国土资源团队指出,耕地是中国城市用地规模扩展的第一土地来源,半数以上新增城镇用地源于对耕地的占用,50年来,新增城镇用地的32.48%源于对此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占用。这一趋势长期没有显著变化,对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战略有直接影响。

50年来的全国75个城市扩展过程中,大部分城市的扩展以占用周边的耕地(包括水田和旱地)为主,75个城市占用耕地面积总计达12362.60方千米,占城市实际扩展总面积的55.17%,高于被占用城市周边原来独立的农村居民点与工交建设用地,以及被占用的林地、草地和水域等其他土地(比例分别为32.48%和12.35%)。不同时期耕地被占用的速度不同,中国典型城市均每年每个城市扩展占用耕地的面积总体表现为不断增加的趋势,期占用耕地面积的速度有所减缓,但耕地对城市扩展的贡献依然很大。

中国城市扩展以占用耕地为主,占用速度呈增加趋势,“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中国城市扩展占用耕地显著,“十三五”后期有所减缓;直辖市和省会(首府)城市占用耕地速度高于全国均;城市规模越大,扩展越快,占用耕地面积越多;城市扩展及其占用耕地区域差异明显,华东地区城市扩展占用耕地面积最多,其次为华北地区。

其中,全国按区域划分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和港澳台地区八大区。50年来,全国75个典型城市扩展占用的耕地比例在八大区分别为8.12%、19.40%、10.07%、33.26%、8.45%、7.78%、12.22%、0.69%。

华东地区每个城市年均扩展占用耕地的速度最快,高达5.86方千米,其次是华中地区(4.44方千米)、西南地区(4.04方千米)、东北地区(3.22方千米)、华南地区(3.18方千米)、华北地区(2.88方千米)、西北地区(1.83方千米),港澳台地区仅有0.60方千米。

中科院空天院国土资源团队表示,进入21世纪后,中国城市扩展持续高速,总体呈现波动加速态势。目前,中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时期,城市扩展及其空间布局优化是必然趋势。该团队后续仍将对中国城市进行持续监测、适时增加监测城市数量,并结合团队自主建设的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和土壤侵蚀等时空数据库,实时、全面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扩展及其区域影响的全貌。(记者 孙自法)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典型城市 面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