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影城9000名员工全部到岗、三大建筑今年上半年实现主体结构封顶、东六环入地工程地面将建别致公园……城市副中心一批重大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应治理首都“大城市病”而生,往打造世界级城市群而去。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五年,蓝绿交织、宜居宜业的城市新貌逐渐形成。
三大建筑
上半年主体封顶
继行政办公区之后,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建筑及共享配套设施项目是又一重点工程。与行政办公区隔河相望,三大建筑施工现场塔吊林立。
“这里每天都有约6000人同时进场施工。计划今年上半年实现三大建筑项目主体结构封顶,2021年底前实现外立面亮相,2022年12月底实现工程竣工。”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项目部副总经理沙钢介绍。
建成后,三大建筑将成为集文化体验、共享交流、演艺演出、展览展示、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城市活力组团和北京市又一代表性的新地标。
城市副中心剧院是位于大运河畔的“艺术宫殿”,又名“文化粮仓”,其设计理念源于通州古粮仓和运送物资的船舶。包括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院三个表演艺术的“文化容器”,将满足各类世界级演出要求。
城市副中心图书馆是坐落于六环公园边的“书山智库”,又名“森林书苑”。该项目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建筑高度22.3米,日接待量约为5000-8000人次。据介绍,图书馆定位为现代大型省级公共图书馆,未来将形成与首都图书馆功能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而首都博物馆(东馆)是镶嵌在城市森海中的“古韵风帆”,又名“运河之舟”。该馆为智慧型综合博物馆,将充分利用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向参观者展现出一个北京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宝库,为参观者带来文化熏陶与情感共鸣,进一步满足市民的文化休闲需求。
紧邻三大建筑,城市绿心正迎来开园后第一个夏天。12万株乔木、90万株灌木郁郁葱葱。北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打造成为京津冀首个全龄友好型公园。“绿心公园建设考虑全年龄段,特别是老人、儿童、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的需求,因地制宜提供安全、舒适的高品质公园环境及服务设施,提升公园的服务效能和使用体验。”
目前,园内35个无障碍卫生间达到500米半径全覆盖,园内道路满足无障碍出行需求。原东亚铝业老厂房改造成的全民健身中心即将开业,提供5片篮球场和3片网球场。截至4月底,城市绿心已累计接待游客近150万人次。
此外,备受关注的环球影城主题公园正式开业也已进入倒计时。目前,9000多名工作人员也已到岗,其中包括不少演职人员,他们正在紧张演练,为盛大开园做准备。
北京环球度假区总裁兼总经理苗乐文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园区内有很多中国元素。穿越园区的景观水系由萧太后河改道而成,水系景观中包括一些中国诗歌元素等。七大主题景区中包括功夫熊猫主题景点,还有不少沉浸化的体验包括中国文化特色的元素。
“北京环球度假区将给当地创造不少就业机会,对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有明显拉动作用,包括地铁、道路等,将给周边区域带来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活力。”苗乐文介绍。
两区时间
探索制度创新
重大工程陆续建成,城市副中心城市框架有序拉开。“十四五”期间,城市副中心将以每年千亿规模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预计投资约8000亿元。硬件之外,副中心的软实力也正不断提升。
仅运河商务区一个重点区域,截至2021年5月底已有注册企业11486家、注册资本金2597亿元。在2021年的前4个月,运河商务区已经形成税收超20亿元,同比增长84%,形成区级财力超6.4亿元。
“北京将支持城市副中心在运河商务区建设财富管理聚集区,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支持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公司等在城市副中心设立资产管理、财富管理机构,引入境内外优质私募基金、家族信托、家族办公室等机构,推动业态集群发展。”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王颖此前表示。
根据《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时期,城市副中心将聚焦财富管理、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重点业态,构建具有城市副中心特色的现代金融产业体系。
5月底,城市副中心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暨“两区”建设推介大会,36家重点企业机构签约落户。这也是城市副中心近几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项目集中签约。
“选择落户通州是因为对这里的发展很有信心。”上田八木货币经纪(中国)有限公司筹备组副组长安刚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公司在前期申请拍照时正值疫情期间,很多工作都需要在线上完成,而通州展现出了很高的行政效率,并给予帮助,让公司在短时间内完成审核和筹备。“之所以选择落户通州,一是对政府治理能力和效率充满信心,二是对中国金融发展充满信心,三是公司有信心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获得成功。”
接下来,通州区还将优化出台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政策。研究制定并发布“两区”建设产业投资、金融及高精尖产业发展、鼓励人才创新创业等政策。
结合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实际,副中心将依托市区两级产业提升工作专班,重点对接引进央企二三级总部、市属国企总部、跨国公司优质资源和项目,提升总部经济能级和产业国际化水平等。
区域内汇聚大量优质企业也与副中心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息息相关。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近日,通州区市场监管局发出全市首张“一照含证”营业执照。
聂女士的公司在运河产业园区开办了一家书店,除了提供书籍,书店还向消费者出售茶饮和预包装食品。在办理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过程中,聂女士从头到尾只提交了一份材料,提出了一次申请,进行了一次填报。身份验证和签字确认也都是通过手机App即时上传,整个过程“零见面”。
此次推出的“一照含证”是通州区市场监管局落实《服务“两区”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副中心发展的实施意见》的一项具体举措。市场监管部门完成营业执照核准和食品相关许可审批后,通过“二维码”的形式将食品相关许可信息关联整合到纸质营业执照。
目前,“一照含证”正在运河商务区和张家湾设计小镇试点,进一步完善之后将在通州区推广。
一站通办
523项事项区域通办
由于将有两位日籍高管前来工作,安刚来到了城市副中心“两区”建设一站式服务中心了解外国人居留等签证问题。
这个一站式服务中心位于北京人力资源产业园通州园内,于2021年2月开始试运行。目前,共进驻5家区级部门、37个事项,重点开展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居留证件核发“两证联办”“外埠人员工作居住证”“商标注册”“外资企业投诉服务”等相关事项的办理。
据介绍,目前主要业务在综合窗口服务区办理,自中心运行以来共办理“商标注册”“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等各项业务200余件。之后将逐步完善相关服务功能,包括为“两区”企业和人才提供住房、交通、医疗、教育、家政等公共服务资源对接保障服务,积极推动“两区”建设相关服务向自助终端和移动终端延伸等。
“现在我们主要是对于两区政策提供解读和咨询,但仅仅这个是绝对不够的。之后对于满足条件的企业,我们会提供一些对接服务,比如由专员来帮助企业跑一些手续。”通州区政务服务局局长张胜勇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城市副中心内的事项可以“一站通办”,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城市副中心还与廊坊北三县实现了政务服务的“区域通办”。
5月,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政务服务建立“区域通办”机制,推出453项高频便民事项和7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施“区域通办”,将有效避免企业群众异地办事“两头跑、折返跑”。
产业协作也是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据悉,北京已连续三年举办与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累计签约120余个项目,意向投资额达到800亿元;城市副中心的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也进一步向周边地区延伸。
在5月13日召开的洽谈会上,聚焦产业、公共服务、交通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现场签约39个项目,意向投资额约247亿元。
据了解,2020年,北三县共实施产业项目99个,已完成投资129.9亿元,完成率达142%。三河中冶总部基地、国科稀土材料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等一批重大协同发展项目加快推进。燕京总部基地、兴远高科、燕郊北部科学城等创新平台建设加速,新增省级以上科研机构1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至2323家,高新技术企业201家。
在交通互联方面,一体化交通路网正加速形成。燕潮大桥、京秦高速潮白河大桥建成通车,燕郊西出口立交改建工程完成主体工程,厂通路等跨界道路及跨河桥梁项目纳入综合交通专项规划。通州在与北三县对接10条道路,通达21条公交线路的基础上,联通两地的轨道交通平谷线也正在建设。
作为“轨道上的京津冀”的重要支点,北京城市副中心站这一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近期已进入施工大干阶段。建成后,它将成为首都北京的新门户,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速。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王晨婷/文并摄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