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 > 正文

面塑艺人将“垃圾分类”融进传统手艺 倡导廉洁文化和垃圾分类理念

五颜六色的超轻黏土,经过灵巧的双手一揉一搓一压,再用小塑刀轻轻点、切、划,就成了“面塑版”亭亭玉立的荷花、青翠的竹子和傲雪高洁的红梅。日,苏州市姑苏区沧浪街道万年社区党委联合区人社局、团委和关工委,邀请面塑艺人叶长林老师来到社区,教网格员、退伍军人和青少年制作象征廉洁的面塑作品,还将“垃圾分类”理念融进了这门传统手艺。

据史料记载,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历史源远流长。面塑俗称“捏面人”,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的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就能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但是,这样制作的成品,时间长了会发霉,所以现在通常采用超轻黏土作原材料,不仅定型快,而且保质期长。

活动中,叶老师向大家发放了面塑的制作材料和工具,并展示了将要制作的分类垃圾桶、莲花、竹子、梅花和各类生肖小动物等成品。叶老师详细讲解了面塑的制作步骤,包括“一印、二捏、三镶、四滚”。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拿着黏土,跟着老师捏一捏,揉一揉。在老师的指导和大家的相互帮助下,一件件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很快诞生了。

巧手的王增娥阿姨取出一团白色黏土,搓一搓,做成一片片莲花叶子,然后用绿色黏土做了莲蓬和莲叶,用红色黏土做了含苞欲放的花骨朵等,又“变废为宝”,用闲置的酸辣粉盒子放上泡沫塑料,插上枝枝莲花,一小盆莲花就跃然掌上。她开心地说:“这个夏日赏莲‘尚廉’的手工制作活动,很有趣,有意义。”

马丽萍阿姨和7岁的外孙女胡羽舒一起制作了“面塑版”分类垃圾桶,奇妙的制作过程,逗趣的垃圾桶外形,让“垃圾分类”的理念更加深入童心。

本次活动既锻炼了居民和小朋友们的创作和动手能力,也让他们接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到面塑艺术独特魅力的同时,收获了学的快乐。这样的创意作品既贴时代,也倡导了廉洁文化和全民垃圾分类理念。

这个暑假,万年社区为青少年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有青春自护法律安全讲座、急救知识普及、垃圾分类宣传等学活动,还有面塑、麻布袋手绘等体验活动,让青少年在玩乐中学到知识,体验到各种文化乐趣。(王显玫)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面塑艺人 垃圾分类 廉洁文化 面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